新聞專區 焦點新聞

2023.10.08 【民報農民曆-寒露1】天氣轉涼食慾增 醫籲小心暴食避免腸胃道潰瘍

 
10月 8 日是12節氣中的「寒露」,到了這一天也就到表深秋的到來,氣候由涼爽逐漸轉為寒涼。圖片設計/佳佳

宜:健脾潤肺

忌:貪涼暴食

10月 8 日是12節氣中的「寒露」,到了這一天也就到表深秋的到來,氣候由涼爽逐漸轉為寒涼,《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提到:「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地表的露水寒意相較於前一個節氣白露更濃,因此被稱為「寒露」。

 

「寒露」後夜晚比白天長,氣溫也逐漸轉涼,在飲食上的養生重點要注意潤肺生津、健脾益胃;也要小心別因貪涼穿涼鞋造成寒氣入侵,更要注意因天氣轉涼暴增的食慾,不要因暴食造成腸胃道疾病。

 

「寒露」與重陽節時間相近,因此寒露時也有「登高賞秋、引菊花酒」的習俗。其中飲菊花酒相傳能夠治頭風和熱解毒功效,古代習俗會用菊花酒擦身體,用來提高免疫力。.

隨著10月 8「寒露」的到來,深秋涼意也隨之降臨。在涼意逐漸明顯之際,中醫師提醒民眾,除要開始注意保暖之外,深秋氣候仍燥,因此潤肺仍是飲食養生上的要遵循的方向,而面對天氣變涼後,民眾可能會以大吃來因應,因此健胃益脾也是寒露之後的養生重點。

瀚威中醫診所中醫師李一宇表示,寒露仍屬秋天的節氣,因此不少人會有口鼻咽喉乾燥或皮膚乾癢、過敏的狀況,甚至會出現容易便秘的情形,這時就要吃一些滋陰潤燥、益胃生津的食品,像是:芝麻、蘿蔔、番茄、蓮藕、牛奶等,也要避免一些辛辣、烤、炸食物,並可以在飲食中多加一些有纖維素的蔬果,適時做運動,促進腸胃道蠕動。另外,進入涼意漸增的深秋,容易誘發感冒、過敏等呼吸系統疾病或心血管疾病,提醒民眾外出時記得要加一件薄外套或背心,做好保暖。

李一宇並從食衣住行各方面來談「寒露」該注意的養生。

食:重潤肺生津、健脾益胃

秋天飲食仍以養肺為主,因此在食物上主要注重潤肺生津、健脾益胃。可以吃一些大棗、枸杞、南瓜、雪梨、冬瓜、銀耳、豆子類的食材:也可吃一些辛酸甘潤的蔬果來抗秋燥。

要注意的是,天氣轉涼要注意腸胃道潰瘍的發生,雖說大家總說「美食之秋」,但因天氣轉涼會讓食慾增加,李一宇提醒大家,吃東西不要瞬間增量,或太常吃吃到飽火鍋,大啖肉類海鮮等容易上火及高普林食物,以免造成腸胃道負擔,甚至引發痛風產生。

衣:寒從足生,重腳部保暖

俗話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寒露的氣溫比白露更低,老一輩的人常說「寒從足生」,由於腳部離地面近離心臟遠、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差,地面的寒氣可能會透過腳部蔓延至全身,因此李一宇建議民眾盡量不要打赤腳或穿拖鞋及露趾的涼鞋,要穿著鞋襪,注意腳部的保暖,避免寒氣入侵著涼。另外也不要打赤膊,以防寒氣入侵使血壓升高造成血栓形成,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更要多加留意。

住:空氣流通、注意保濕防溫差

雖說寒露天氣開始轉涼,不過在住家還是建議要經常打開門窗,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每到秋冬也是流感盛行季,李一宇請民眾要盡量避免到人多的地方,或保持戴口罩的習慣,以防被傳染感冒。

秋燥也要注重保濕,在住家洗澡時可用中性肥皂、不要洗太熱的水,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也要小心溫差,注意保暖別著涼。

行:早臥早起,活動身體再起床

秋天在中醫的理論中應要「早臥早起」,早卧是為了順應太陽下山陽氣收,早起則可使肺氣舒展、舒達陽氣。李一宇也建議大家,早上起床時可以多躺幾分鐘,在床上活動一下全身再起床,以防血壓突然升高。

育:散步、快走、爬山助增強體質

可散步、爬山、快走,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親近大自然的秋遊也十分建議,可藉由這些強度不大的運動,達到鍛鍊的目的,讓身心舒暢開闊,並藉由鍛鍊身體來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減少感冒過敏的可能。不過記得做戶外活動時,一定要注意保暖。

樂:參加聚會培養樂觀心情抗憂鬱

秋天容易讓人憂鬱,尤其寒露後日照減少、天氣轉寒,蕭條的景色容易讓人有悲秋之感。這時建議可多參加一些朋友的小聚會,也可一同外出郊遊踏青、爬山,一方面達成運動強身,一方面也培養樂觀豁達的心情,減少憂鬱情緒對健康的影響。

泡腳、穴道按摩 幫助血液循環以保暖

而為了抵抗漸涼的天氣,李一宇建議民眾在注意衣服的保暖外,也可以「泡腳」。可在睡前或晚飯後一個小時,以約38到42度的溫水泡30分鐘,水的高度以淹過小腿肚為佳,可以促進腳部血液循環用以保暖,也可幫助睡眠。

另外,他也推薦2個穴位,可以暖腳、幫助血液循環。包括:位於腳底板前1/3正中央人字縫凹陷處的「湧泉穴」,可滋陰益腎、增加血液循環;以及位於膝蓋下方約 4 橫指,靠近脛骨外側凹陷處的「足三里穴」,這個穴道功能相當多,有幫助調理脾胃、補中益氣、增強免疫力的功效。

按壓「湧泉穴」、「足三里穴」2個穴位,可以暖腳、幫助血液循環。圖片設計/佳佳

李一宇表示,這2個穴道只要覺得手腳冰冷就可按,也可以在睡前或早上起床時按,按到有微痠脹的感覺即可。他建議不妨將穴道按摩和泡腳配合進行,雙管齊下加速血液循環助保暖。

 
〔黃星若/台北報導〕
(以上圖檔及內容引用民報)
(以上廣告由民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