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焦點新聞

2023.09.29 健康網》小兒腹瀉別輕忽 中醫:保護腸胃「這樣做」

 

中醫師指出,要保護孩子腸胃,要少吃寒涼食物、吃細軟的食物;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腹瀉是兒童常見的問題,若遇到季節轉換、天氣忽冷忽熱,容易導致小孩腸胃不穩定。澄觀中醫院長蕭善文醫師指出,要保護孩子腸胃,可以多注意保暖、多運動、適度按摩、充足睡眠、少吃寒涼食物、吃細軟的食物。

蕭善文在臉書專頁「臻觀 / 澄觀中醫診所」發文分享,許多3歲以下小孩,臨床上最常見到腹痛、腹瀉,其特點以大便次數頻多,便瀉稀水為主

初期大多具有較輕的如發熱、流鼻涕、打噴嚏、輕微咳嗽等感冒症狀,西醫認為多由病毒感染(如輪狀病毒)所致,故又視為腸胃型感冒;亦有部分屬單純性腸功能紊亂。據其症狀、體徵,中醫則歸於脾虛泄瀉類;乃是由感受外邪,內應脾胃所生

臨床上,因家長違背小兒餵養原則,過度溺愛孩子,片面追求高營養,引起小兒脾胃虛弱、或者過度肥胖的例子比比皆是。若失於治療,有時甚至進一步引發其它臟腑的病變,如脾氣不足致脾肺氣虛、內生痰濕而發咳喘(即支氣管過敏、咳嗽氣喘等)等,家長們不得不慎。

中醫師表示,兒童胃腸功能較為嬌弱,限制了營養的化生和吸收。「脾常不足」的特點,導致小兒容易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小兒「脾常不足」引吐瀉

蕭善文說明,小兒生長發育,全賴脾胃源源不斷地運化水穀,化生精微以滋養(將食物轉化成營養)。一方面小兒生機蓬勃,發育迅速,較成人而言,對飲食精微的需求相對更加迫切;另一方面小兒臟腑「成而未全 全而未壯」意思是小兒時期機體各系統和器官的形態發育、生理功能都是尚未完善

兒童嬌嫩的胃腸功能,又限制了營養的化生和吸收,明代名醫萬全進一步闡發了上述觀點,他將這供需矛盾現象稱為「脾常不足」脾常不足的生理特點決定了小兒易發生脾胃功能失調的病症,如傷食(噁心、厭食)、吐瀉等。

蕭善文提醒,多留意孩子腸胃狀況,如您家中小孩也有食慾不振、體型瘦小、經常生病的情況,很可能是脾胃功能已經受損,建議尋求專業醫師的治療,中醫藥治療嬰兒及孩童腹瀉的方法很多,療效顯著,見效迅速,無論內服、外治均未見副作用。在「脾常不足」的臨床治療上,也應以保護胃氣為前提、為目的。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
(相關參考資訊 【金石】補體營養素【金得麗】活力敏素【金石】滴雞精【得麗】DL.S雪力旺
(以上圖檔及內容引用自由健康網)
(以上廣告由自由健康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