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專區

2025.11.19 健康網》大腸癌年輕化 久坐、熬夜、外送飲食升風險 醫曝5警訊

 
 
過去「大腸癌」被視為中老年疾病,近年大腸癌竟有年輕化趨勢,專家警告要注意排便習慣改變;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過去「大腸癌」被視為中老年疾病,近年大腸癌竟有年輕化趨勢,專家警告要注意排便習慣改變;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過去「大腸癌」被視為中老年疾病,近年大腸癌竟有年輕化趨勢!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表示,近年醫學界震驚地發現,20-40歲的年輕人,大腸癌發生率暴增,美、澳、加年輕族群(20–39歲)快速上升,部分國家20年增幅達近2倍。分析原因包括:久坐與外送飲食文化、熬夜且作息亂、遺傳與基因突變,並提醒5大腸道警訊。

為什麼有越來越多年輕人罹患大腸癌?黃軒於臉書專頁「黃軒醫師Dr. Ooi Hean發文歸納3大原因:

●久坐+外送飲食文化

研究指出,高脂、低纖飲食,會削弱腸道黏膜防禦力,促進癌細胞生成。然而,現在是外送平台年代,年輕人每天坐著工作、吃炸雞漢堡,纖維不足、油鹽糖過多,腸道菌相大亂。

●作息亂+熬夜

研究證實,夜間不睡會打亂腸道細胞的DNA修復節律,讓癌細胞突變更容易累積。而年輕人一旦經常熬夜,會抑制腸道上皮細胞的修復。

●遺傳+基因突變

過去觀念認為,年輕型一些大腸癌,也與遺傳有關(例如 Lynch syndrome 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癌),但最新研究發現,即使沒有家族史,仍有近60%的年輕病人帶有DNA修復路徑突變。

5大腸道警訊

即使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黃軒仍舊提醒民眾,不妨從生活中的5大面向檢視,不要輕忽了生活中的警訊:

1.大便中有血

45%的年輕大腸癌患者首個症狀就是「便血」。年輕人最常犯的錯誤就是:「一定是痔瘡啦!」但兩者仍有差異,痔瘡:鮮紅、沾在表面、常常痛;腫瘤或黏膜病變:暗紅、黑色、混在大便中,通常不痛。

2.排便習慣改變

研究發現約20–25%的大腸癌年輕患者,在診斷前明顯出現排便變化。你原本一天1次,突然變成一天5次,便秘、腹瀉輪替2星期以上,就是警訊。

3.體重莫名下降

如果你沒有減重,但體重在1–3個月內掉超過5%,有可能是危險訊號。這是因為,腸道中的發炎或腫瘤在消耗你的身體。

4.腹痛腹脹

注意胃炎,整片痛,或是大腸問題,常卡在「左下腹」或「右下腹」。而且它有一個特徵,吃完東西更痛、排便後好一點。

5.貧血,找不到原因

右邊的半大腸癌,尤其會這樣。你不會看到明顯的血,但你的身體每天可能在流掉5–10 mL。長期下來就變成,臉色蒼白、心悸、想睡、動一下就累。

黃軒提醒,最致命的不是症狀,而是「延誤」。最後常延誤的族群是女性、右側結腸癌。另外,大腸癌最常被誤診為腸胃炎、痔瘡、大腸激燥症。一旦出現以上5警訊中的任一訊號,不要猜,盡快安排腸鏡檢查,才能守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