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專區

2025.04.06 科技幫忙管理健康 健保署將推衛教AI小助理 幫民眾改善生活習慣

健保署將推生成式AI小助理,推播個別化的衛教素材,助民眾改善生活習慣,逆轉疾病威脅。圖/陳賜哿攝

在國人10大死因中,癌症居首位,但7項非傳染性疾病的死亡總數超過癌症,其中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引發的慢性病死亡占了大部分。由於慢性病4到6成都源自生活習慣,健保署將針對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推出風險預測,預計5、6月上路,讓低風險者在診所就醫,高風險者到大醫院;下半年則導入生成式AI助理,推播個別化的衛教素材,從生活習慣著手,逆轉疾病威脅。
 

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副召集人陳志鴻於「T-CaReMe三高護腎精準照護台北宣言」發布會中表示,台灣65歲以上的長者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病,若能有效控制三高,有助於減少器官損傷及死亡的發生。他指出,根據2019年的數據,台灣的可避免死亡率與OECD國家相近,但高於日本與韓國,且進步幅度也較為緩慢,因此亟需檢討與改進。
 

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因而提出「888三高防治計畫」,888計畫目標為:8成民眾進入照護網,目前達標率約60%;8成民眾接受生活習慣諮商,目前達標率僅26%;8成民眾三高數值控制良好,目前達標率僅52%。
 

健保署長石崇良也指出,台灣有500萬名三高患者,但僅300萬人在照護網中,健保大家醫計畫將整合多重慢性病的健康管理,透過科技與風險因子的預防、生活習慣的介入,進行全人照護。
 

石崇良進一步表示,慢性病患者中有40%至60%的人與生活習慣有密切關聯,健保署將於今(114)年5月及6月推出針對糖尿病和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預測系統,讓民眾能了解自己在未來3年、5年甚至10年內的罹病風險,並根據風險程度進行分級管理,在手機健康存摺中,就能查看自己罹患糖尿病6大併發症,包括慢性腎病、神經病變、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周邊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的風險,依風險等級分為紅黃綠燈,民眾透過6個燈號的風險等級,加以預防、就醫。低風險者可在診所或地區醫院就診,高風險者則需到大型醫院接受照護。希望改善慢性病的分級醫療,實現更高效的資源配置。
 

此外,健保署還將在下半年引入「生成式AI技術」,開發個別化的衛教小助理,根據民眾各項身體數值發展情況,判斷疾病病程,結合生成式AI,推播個人化衛教素材,民眾可在健康存摺中直接查看,調整生活習慣,並進行健康管理。
 

石崇良表示,目前預計先納入糖尿病照護網收案病人,未來並計畫將更多的慢性病患者納入健康照護網中,健保署已串接國健署成人健檢資料,下一步會鼓勵醫院上傳私人健檢資料,也可再搭配民眾自己上傳量血壓資料,讓風險預測更加準確。


〔黃星若/台北報導〕
(相關參考資訊 【得麗】靈菇精【得麗】維他肝【得麗】善麗得大三通軟膠囊【金石】薈純通【金石】深海黃金DHA魚油【金石】活干【金石】牛樟芝【i-panny】陪你滴雞精【得麗】DL.S雪力旺
(以上圖檔及內容引用民報)
(以上廣告由民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