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專區
2025.01.09
從心跳停止到裝好葉克膜只需44分鐘 北榮將OHCA存活率提升至62%
當病人呈現心肺功能停止,搶救就進入爭分奪秒的階段,而若能在倒地60分鐘內接上「葉克膜」維生系統,能夠達到最佳的預後,幫助從死神手中搶救生命。台北榮總自去年2月與台北市消防局試辦「院前啟動葉克膜小組急救計畫」,在病人到醫院之前,請葉克膜小組先做準備,縮短病人放置葉克膜的時間,平均可以縮短10到20分鐘,成功搶救了數名OHCA的病人,將存活率從47.8%大幅提升至62%。
北榮副院長林永煬表示,過去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的病人存活率不到1%,後來在醫界的努力下,提升到47.8%,但仍希望能搶救更多生命,因此如何成功搶救OHCA的病人,一直是醫界想要解決並提升的。
而從去年2月北榮創全台之先與台北市消防局試辦「院前啟動葉克膜小組急救計畫」,只要評估符合要件,會在病人到院前先請葉克膜小組做準備,縮短病人放置葉克膜時間,目前已成功啟動13次,其中8次經評估後進行葉克膜放置成效良好,成功搶救生命。目前北榮現有10台葉克膜機器,有1台在急診室待命,隨時可用。
54歲的周先生就是其中一名成功搶救回來的案例。去年10月,周先生因為心室纖維顫動造成心肺功能停止,在家中倒下,家屬立即撥打119,並依指示進行心肺復甦術(CPR)急救,直到救護人員抵達到場。經救護人員評估,符合啟動要件,通報啟動葉克膜小組,人一到台北榮總,葉克膜團隊已在急診待命,到院立即成功放置葉克膜,全程只花了44分鐘。
後續由心臟內科接手,才發現周先生有3條血管堵塞,其中1條幾乎100%堵塞,命在旦夕。幸而在葉克膜的保護下能夠穩定執行心導管手術,沒留下嚴重後遺症,並順利於12天後康復出院。
台北榮總急診部主治醫師陳盈如表示,葉克膜是可以暫時取代心肺功能的儀器,讓病人在保護下接受心導管等治療,針對OHCA的急重症病人,如果能在被目擊倒下的60分鐘內順利放置葉克膜穩定狀況的話,預後會最好,而「院前啟動葉克膜小組急救計畫」的目標就是要縮短這一段時間。
陳盈如說,當病人發生OHCA時,第一線的救護技術員會先進行緊急處置,評估患者是否符合院前啟動葉克膜的條件,若符合就會在病人到醫院之前,請葉克膜小組先做準備,縮短病人放置葉克膜的時間,平均可以縮短10到20分鐘。
別小看這10到20分鐘!陳盈如說明,若病人是被目擊倒地、有旁觀者進行CPR且初始心律為可電擊心律,在國際復甦學院稱為「烏特斯坦格式」(Ustein Style),過往台北市的烏特斯坦存活率(Ustein survival)大約落在30%左右,統計2024年1至10月存活率約為47.8%,而在院前啟動葉克膜小組的計畫後,有放置葉克膜的病患,可以將存活率拉到62%,相較於整個台北市的烏特斯坦存活率增加了10%。
「院前啟動葉克膜小組急救計畫」,只要符合以下條件,經到場救護人員評估後,即可於院外先行啟動院內葉克膜團隊於急診待命:
一、年齡<70歲
二、目擊倒地
三、有旁觀者立即進行CPR
四、初始心律為可電擊心律
五、無明顯外傷、臥床、癌症末期及其他不可逆之末期疾病
六、預估現場至醫院小於8分鐘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