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專區

2024.10.08 【民報農民曆-寒露1】寒露至 中醫師教你如何吃才能潤肺養胃不生病

 
10月 8是「寒露」節氣,代表深秋的寒涼即將到來,要開始注意保暖。圖片製作/佳佳

宜:潤肺養胃

忌:熱補貪涼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提到:「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是秋天的第5個節氣,隨著「寒露」節氣到來,代表著深秋將至,氣候由涼爽逐漸轉為寒涼。在中醫的理論中,寒露的養生重點要放在養陰防燥、潤肺益胃上,以正確食物幫助滋陰潤燥,避免在「美食之秋」暴飲暴食,也要小心不要吃過燥的東西及熱補;另外俗話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由於寒露的氣溫比白露更低,為避免地面的寒氣透過腳部蔓延至全身,老一輩常說「寒從足生」,因此需要特別注意腳部的保暖。

「寒露」節氣開始,農夫也會開始種植一些耐寒作物,古時農民認為寒露時適合種麥,稱為「寒露麥」。另外由於「寒露」與重陽節時間相近,因此寒露時也有「登高賞秋、引菊花酒」的習俗。

還有句有趣的諺語「九月起九降,臭頭仔無地藏」,意思是「寒露」時期正值東北季風增強,如果遇到九月九降風,一不小心帽子被吹走,癩痢頭可就無所遁形了。

10月 8是「寒露」節氣,隨著寒露來臨,秋意漸濃,涼意也更加明顯。中醫師提醒民眾,此時的養生重點除仍放在防秋燥的滋陰潤肺外,也要開始注意保暖,還要小心涼爽的天氣讓胃口大開造成暴食,因此健胃益脾也是這時的養生重點。

寒從足生 寒露起注重足部保暖

寒露是秋天的第5個節氣,瀚威中醫診所中醫師李一宇表示,由於氣候漸涼,容易誘發感冒、過敏等呼吸系統疾病或心血管疾病,提醒民眾外出時記得要加一件薄外套或背心,做好保暖。

俗話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老一輩的人也常說「寒從足生」,由於腳部離地面近離心臟遠、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差,地面的寒氣可能會透過腳部蔓延至全身,加上寒露的氣溫比白露更低,更需注意保暖,李一宇建議民眾盡量不要打赤腳或穿拖鞋及露趾的涼鞋,要穿著鞋襪,注意腳部的保暖,避免寒氣入侵著涼。

食材攝取重滋陰潤燥養胃 防暴食熱補

另外,由於仍屬秋天,因此仍要小心「秋燥」帶來的影響,李一宇說,不少人這時會出現口鼻咽喉乾燥或皮膚乾癢、過敏的狀況,甚至會出現容易便秘的情形,建議可食用一些滋陰潤燥、益胃生津的食品,像是:芝麻、蘿蔔、番茄、蓮藕、牛奶、大棗、枸杞、南瓜、雪梨、冬瓜、銀耳、豆子類的食材:也可吃一些辛酸甘潤的蔬果來抗秋燥。

雖說天氣開始有涼意,但並不建議熱補,想要吃補的民眾還是以平補為佳,也要避免一些辛辣、烤、炸的食物,並可以在飲食中多加一些有纖維素的蔬果,適時做運動,促進腸胃道蠕動。

天氣轉涼另一個要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涼爽的天氣常會讓人胃口大開,李一宇提醒,不要突然暴食,或是狂吃火鍋等一些高普林食物,以免造成腸胃道負擔甚至潰瘍,或引發痛風的產生。

為了幫助民眾在寒露後可以潤肺生津、健脾益胃,李一宇也特地推薦2道食療,幫民眾用美味的食材對抗秋燥。

◎ 天門冬雪梨瘦肉粥

  • 材料:瘦肉150克、天門冬15至20克、太子參30至35克、水梨2個、粳米30至60克、冰糖少許

做法:所有材料洗淨;瘦肉先汆水,放入鍋中;將天門冬先煎取濃汁,放入鍋中;最後加入粳米及少許冰糖,再加水煮成粥

  • 功效:潤肺止咳、生津止渴、潤燥化痰、潤燥通便。

李一宇說,粥療其實對人是有特殊的效果,因為粥本身是可以入胃的,胃氣是人體後天之本。天門冬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之效,用於氣陰兩虛,體倦神疲,食欲不振,病後虛弱,自汗口渴,肺燥乾咳。梨子燉過以後,可以中和寒涼的性質,連皮一起燉則可讓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倍增,而粳米可以合胃氣。煮在一起就是養生粥。

◎ 當歸燉雞

• 材料:當歸30克、沙參12克、枸杞子15克、山藥200克、紅棗10個,香菇4至6個,和雞一隻,鮮薑3至5片,

  • 作法:將所有材料洗淨放入,一起燉煮2個小時。
  • 功效:當歸有補血、活血,止痛潤腸、補血養氣、和胃止疼功效;沙參能夠入肺;枸杞子養腎;香菇能養腎及潤肺;山藥性平味甘,主要作用是健脾益腎、補氣養陰。

李一宇指出,山藥氣味平和,溫補而不驟,微香而不燥,是體質偏虛的人非常適合的食材。另外,黑的香菇入腎、棕褐色香菇入脾,兩種都可以,大家可以試一試,可以對潤肺及養腎起到很好的效果。


〔黃星若/台北報導〕
(相關參考資訊 【金得麗】活力敏素【得麗】芯鈣Q【得麗】護麗顏素護二代【金石】枸杞精華飲【金石】褐藻醣膠【i-panny】陪你滴雞精【得麗】DL.S雪力旺
(以上圖檔及內容引用民報)
(以上廣告由民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