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專區

2024.03.06 心血管疾病死亡總人數超越癌症 高血脂是最致命的危險因子

 
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黃群耀(右2)指出,心肌梗塞並非老年人專利,國內心梗第一波高峰其實發生在40歲至50歲的壯年族群。圖/國健署提供

癌症已不是國人最大的死亡威脅,根據2022年國人十大死因分析指出,國人因心血管相關疾病造成的死亡總人數,已超越癌症死亡率最高的肺癌與肝癌。其中,「高血脂」被認為是造成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險因子,但根據國健署統計,國內成人有4成有高血脂,但僅2成有持續追蹤。

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主要包含三高、肥胖、缺乏運動、吸菸等因素,國健署指出,在「三高」中,「高血壓」會損害動脈,導致動脈阻塞,並阻止血液流向心肌而引發心臟病;「高血糖」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血脂」則是造成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險因子。

國人死於三高慢性病人數遠超過癌症。圖/國健署提供
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總人數,已超越癌症死亡率最高的肺癌與肝癌。圖/國健署提供

一名70多歲,有高血脂、糖尿病的大老闆,左肩痠痛竟然是「右冠狀動脈血管全塞」,所幸及時就醫才撿回一命:一名40歲的男子,健檢時曾發現血脂過高,原本只當成文明病,加上自己生活規律不以為意,不料後來在打棒球過程中,發現自己只跑到二壘喉嚨就出現痛感,甚至出現胸悶的感覺,經醫師評估發現有心肌梗塞風險,立即手術治療,在心臟裝了2個支架。

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黃群耀表示,當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俗稱壞膽固醇)過多積聚在血管壁,就會使得血管日漸狹窄,阻礙血液流通,不僅會導致血液循環變差,引起疲勞、頭暈等症狀,一旦斑塊破裂還可能產生血栓,導致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急性症狀。

他指出,根據歐洲研究,三高當中的「高血脂」造成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達49.2%,很多人以為心肌梗塞是老年人專利,但事實上國內許多有高血脂問題的患者,在20歲至30歲就開始醞釀,且心梗第一波高峰發生在40歲至50歲的壯年族群,第二波高峰才落在70歲以上男性及停經後的女性。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8-2022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資料顯示,20歲以上國人高血脂盛行率高達4成,但由於高血脂初期的症狀不明顯且無法自行測量,民眾較難以發現與控制,因此有高血脂的民眾自述曾經醫師診斷且持續追蹤者僅有2成。

高血脂初期的症狀不明顯且無法自行測量,民眾較難以發現。圖/國健署提供

國健署長吳昭軍提醒民眾,可以透過健康檢查來了解血脂數值,掌握自身健康狀況(血脂正常值:總膽固醇<200 mg/dl、三酸甘油脂<150 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30 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性>40 mg/dl;女性>50 mg/dl ),並提供「控脂4招」:

定期健康檢查:除了各式公費健檢,國民健康署提供40至64歲民眾每3年1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建議民眾可定期健檢及早發現異常、早期治療。

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國民健康署發展「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民眾可自行輸入血脂等健檢報告數據,計算並掌握自身罹患冠心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及早改善健康數值、降低風險,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有氧運動可以降低三酸甘油脂、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遵循「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飲食原則,養成飲食均衡好習慣。

戒菸改善血脂異常:菸品中的尼古丁會使心率和血壓飆升及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建議民眾戒除菸品、改善血脂異常。

黃群耀提醒民眾,血脂的標準因人而異,一般人低密度膽固醇要小於130mg/dl,糖尿病患者建議要控制在100mg/dl以下,腦中風或心梗者則要更嚴格控制在70mg/dl以下。他呼籲國人應重視高血脂凶險,一但發現自己有高血脂,一定要積極控制。


〔黃星若/台北報導〕
(相關參考資訊 【得麗】靈菇精
【得麗】善麗得大三通軟膠囊【金石】薈純通【金石】深海黃金DHA魚油【i-panny】陪你滴雞精【得麗】DL.S雪力旺
(以上圖檔及內容引用民報)
(以上廣告由民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