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專區
2023.07.07
【民報農民曆-小暑1】小暑高溫濕氣重 慎防「情緒中暑」!
宜:消暑利濕
忌:過度曝曬
7月7日是「小暑」,這個節氣是指雖然天氣已經很炎熱,但還不到最熱的「大暑」。民間習俗中的最熱的三伏天,就是在小暑到大暑這段期間,人們最好伏居,不要在強烈的陽光下曝晒。中醫師提醒民眾,這個季節天氣炎熱加上午後西北雨,食物上最好以「消暑利濕」為養生重點,避免太過辛辣油膩導致上火,也要小心中暑或引起其他的疾病。古代還有個說法,由於小暑天氣悶熱,容易有午後雷雨,容易淹水,因此古人會在小暑這天的農民曆上特別寫「勿安門」,怕安門有水淹上門。
今年小暑落在7月7日,俗諺說:「小暑過,一日熱3分」,小暑到大暑之間是夏季最炎熱的時候,也是可利用「三伏貼」來做夏病冬治的好時機。中醫師提醒,炎熱的天氣要慎防食物腐壞造成消化道疾病,此外也要慎防午後西北雨帶來的濕氣損傷皮膚、脾胃。不過雖說要防止在大太陽下過度曝曬大出汗,醫師也鼓勵大家要做運動,讓適度出汗幫助身體循環順暢,幫助濕氣排出體外。
炎炎夏日讓你提不起勁、心情郁悶嗎?瀚威中醫診所醫師李一宇指出,除了天氣炎熱要慎防身體中暑外,根據研究指出,若氣溫超過攝氏35度、日照超過12小時、濕氣高逾80%,很有可能造成「情緒中暑」!這種疾病主要表現症狀是煩躁、動不動就發火、思緒不安寧、健忘、情緒低落,對什麼東西都提不起興趣,甚至會造成行為異常,做出反覆洗手、洗臉的狀況。
對於「情緒中暑」的解方,相當於中醫養心的「寧心安神」,也就在炎炎夏日中避免急躁發怒,保持精神和心情的愉快平和。李一宇建議大家,當很煩躁的時候,不妨試著讓嘴角做出微笑的模樣,騙內心產生愉快的感覺,在心理學研究上曾獲得證實,這樣做的確會讓心情逐漸好轉,「假笑久了會變成真笑」。
炎熱的天氣常讓人想大口灌涼飲解暑,不過由於小暑時節午後常有西北雨,空氣濕度較高,若再加上吃太多冰冷食物,除了產生消化不良、胃脹氣狀況外,也可能因「濕上加濕」,造成拉肚子、濕疹的症狀,或造成人倦怠的情形。
在中醫的觀念中,濕氣屬陰,較容易損傷脾胃的陽氣,黃帝內經裡提到:「傷於濕者,下先受之。」也就是說,若濕邪影響人體的話都是從身體下半部開始,因此常會見到有一些腳氣、下肢潰瘍、婦女帶下的症狀。李一宇也特別提醒大家,因為夏季午後常有西北雨,因此戶外露天的椅子不要隨便一屁股就坐下,以防濕氣從下半身進入,引發風濕、痔瘡等疾病。
為避免濕邪入侵,李一宇建議,這時就要多運動,適當的流汗可讓身體循環順暢,幫助濕氣排出來。不過中醫的理論上,汗是人體的津液,如果大量出汗會導致體內津液虧損,導致可能口乾舌燥、心煩意亂、倦怠,甚至加重心臟負荷。因此李一宇強調,夏天要注重養心,若要避免傷津耗氣,可以吃一些葡萄、番茄、鳳梨、奇異果、檸檬、烏梅等的酸性食物,避免讓津液流失太多,有生津止渴的效果。
另外,他建議大家在大熱天要注意補水,以防中暑,不要喝太多冷飲,可吃一些清涼瓜果蔬菜等解暑的食物,像是:苦瓜、絲瓜、番茄、茄子、芹菜、蘆筍、西瓜等等,蘋果也是很好的水果,因為紅色可養心,果肉偏黃也有健脾胃的效果,也可吃一些南瓜,在補脾胃之餘也可排濕排水防中暑。另外這個季節要忌吃太多油炸、燒烤、辛辣刺激食物以及滋補藥膳,以免上火;而一些熱性的水果像是:荔枝、龍眼、櫻桃、榴槤,則必須注意要適量吃。
要注意的是,雖說苦性食物可以有退心火旺的狀況,但李一宇也提醒大家,苦較屬於寒,可能會傷到腸胃道,因此苦的食物攝取同樣要適量,否則過量也可能造成腸胃道受損。
而從小暑開始,過敏的民眾要特別注意「三伏天」的時間,今年三伏天時間分別是:7/21、7/31、8/10,李一宇表示,這3天藉由大地的熱氣,將「三伏貼」貼在足太陽膀胱經的背部,醫生會依每個人體質決定貼的穴位,總體來說可溫通陽氣,將內伏的寒邪驅散走,有溫補脾腎的效果,增加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阻擋外來的邪氣侵襲。
「要注意的是,三伏貼前後不要洗冷水澡或做水上運動,也不要吃生冷食物。」李一宇表示,由於三伏貼是在天氣最熱的時候去貼的,若在此時吃生冷的東西或洗冷水澡、冷氣直吹,可能會導致寒氣進入身體,讓毛細孔關閉,如此一來,原本是要讓毛細孔打開讓藥品進去的三伏貼,藥效也就會因此大打折扣。因此要貼三伏貼的民眾一定要特別注意,從初伏前一週一直到末伏後一週,都要好好遵循這些養生守則,並養成規律作息的習慣。
另外,「暑氣通於心」,在小暑時節可藉由自行穴道按摩養心,李一宇建議按心經上的穴位,可利用「神門穴」按摩,幫助自己寧心安神:另外若胸口出現悶痛情形,也可按壓「少海穴」,幫助疏通氣血瘀滯,改善胸口悶痛。
〔黃星若/台北報導〕
(相關參考資訊 【得麗】善麗得大三通軟膠囊、【金石】白玉耳露、【金石】滴雞精、【得麗】DL.S雪力旺)
(以上圖檔及內容引用民報)
(以上廣告由民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