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專區

2023.03.05 春眠不覺曉,春睏何時了?中醫師:多動、作息正常、飲食不極端

怡人的春季,為何萬物甦醒我獨睡,懶懶地不想動?原來是「春睏」上身,中醫師建議與春睏共處必須適度鍛煉多活動、作息正常不熬夜、飲食清淡不極端,越睡可是會越想睡的喔!
2023/03/05 22:54
怎麼睡也睡不飽的「春睏」不是病,是季節轉換的正常生理現象。圖/shutterstock

春天季節快速轉換或是天氣忽冷忽熱的時候,為何會有「萬物皆醒我獨睡」的感覺?中醫師說,春睏不是病,是人體因應季節轉換而自然發生的調節反應,只要多活動、作息正常、飲食清淡便可與春睏和平共處;但如果精神不濟維持一段時間未消退、有嚴重的腸胃不適或筋骨痠痛等病理現象產生,建議還是要去找專業醫師診斷,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春睏不是病,季節轉換的正常生理現象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中醫科醫師洪政陽解釋,自然界的氣候變化會影響人體的生理與病理變化,這就是中醫所說的天人相應;冬天人體血液循較慢,到了春天,氣血循環相對變快,身體活動與代謝也隨著增加,導致體內五臟六腑的氣血分布出現相對性的缺乏,因此開始出現輕度疲倦睏乏、精神不佳、頭昏腦脹,怎麼睡也睡不飽,這就是「春睏」。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中醫科醫師洪政陽提醒,感覺疲倦時,不必刻意多睡,反而要加強四肢活動。圖/聯合醫院提供。

春季共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穀雨、清明等六個節氣,是萬物生長、水氣逐漸充沛的季節,常下雨,環境濕氣也會增加。洪政陽指出,中醫認為外感濕邪會阻遏人體氣機,因此,除了疲倦發懶的春睏症狀,如果平常脾胃不好的人肚子隱隱作痛、胃口變差、大便濕軟不成形,或頭痛、水腫、筋骨疼痛等病理症狀,這些就不是調節性的生理現象。

另外,從中醫的觀點,春天屬木,對應於五臟中的肝,肝在人體中主疏泄,通調全身的氣機,調節情志活動,與人的情緒、睡眠等均有密切關係,是人體機能調節最主要的臟器。若進入春天肝臟調節失職,容易出現因肝失疏泄引致的疾病,如果人體原本有一些慢性疾病、精神疾病、睡眠問題及過敏性疾病等宿疾,也可能舊病復發,此時更應注意自身的調理。

洪政陽提醒,春睏通常是輕度的疲倦與嗜睡感,如果出現上述濕困脾胃或肝失疏泄的症狀,或者近期都呈現精神不濟、出現嚴重的疲倦感,睡再久,都還是疲倦犯睏,這樣的情形可能就不是單純的春睏,不要想說過陣子就會好,要有警覺性,必須尋求專業醫師診斷及治療,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三種人易春睏,生活習慣影響所致

春睏不是病,是身體受自然氣候的影響,所產生的一種生理現象,因多發生在春天時節,所以才稱為「春睏」。洪政陽認為,春睏與體質關聯較低,與生活習慣影響較深,他指出,有三類人特別容易犯春睏:

  1. 久坐或缺乏運動者:長時間久坐或缺乏運動會造成血液循環不良或者身體氣血流動性變差,造成自身調節能力不佳,腦部容易缺氧而感到頭昏腦脹。
  2. 作息不調長期熬夜者:生活作息不規律會導致身體臟腑功能下降,引起代謝失調、紊亂,容易加重春睏症狀。
  3. 貪食生冷食物或飲食不節者:喜歡吃生冷食物、愛喝飲料、大魚大肉、膏粱厚味(重口味)者都會增加腸胃負擔,人體氣血相對集中於腸胃進行消化代謝,造成腦部氣血相對減少,成為春睏的好發族群。

此外,嬰幼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身體機能尚未完備;老年人或長期患病者脾胃虛弱,臟腑虛衰,也都是較容易出現春睏症狀的人。

睡覺無助於春睏,多動才能喚醒身體。緩解春睏之道一次教你

既然說是暫時的正常生理現象,是不是多睡一點、睡飽一點,等夏天到了就好了?洪政陽醫師強調,適度鍛煉多活動、作息正常不熬夜、飲食清淡不極端,才是緩解春睏之道。

洪政陽說,感覺疲倦時,不必刻意多睡,反而要加強四肢活動,促進氣血循環,做些輕度的身體鍛鍊,增加自身調節能力,讓體內新陳代謝活躍起來,才能驅除疲倦睡意

另外,飲食上多吃當令蔬果,少吃瓜果類,可吃少量蔥、薑、蒜等辛香料,幫助身體去濕除穢,幫助血液循環;少吃太油膩及辛辣食物,減少腸胃負擔。不少人會問醫師,吃麻辣鍋流一身汗是否有助於新陳代謝?洪政陽說,太油、太辣會增加腸胃負擔,不宜多吃。

洪政陽認為不需要刻意進補,日常可飲用薄荷、菊花、桑葉、玫瑰花茶,平和好喝、易入口,有助於提神醒腦、疏肝解鬱、緩解壓力

洪政陽建議,民眾平時可自行按壓太衝穴、百會穴作為保健:

太衝穴:位於第一、二腳趾骨交接的凹陷處。以手指輕按太衝穴,左右腳各約3-5分鐘,到有點痠脹感即可,具有疏肝理氣的功效。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線及兩耳連線的交會處。以手指輕按百會穴3-5分鐘,具提神醒腦的效果。

中醫師建議,民眾平時可自行按壓太衝穴百會穴作為保健。圖片設計/佳佳。

〔陸子初/台北報導〕
(相關參考資訊 【金石】補體營養素【金石】滴雞精【得麗】DL.S雪力旺
(以上圖檔及內容引用民報)
(以上廣告由民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