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專區

2023.01.11 「球王」比利腸癌離世!提前揪出大腸癌 檢查方式看這邊

大腸、直腸等腸癌高居癌症之首,其中腸癌死亡率,則排行第三。腸癌篩檢方法包含糞便免疫法與大腸鏡篩檢,50至74歲的民眾,建議2年進行一次糞便潛血篩檢。
2023/01/11 08:00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賴寯志表示,早期大腸癌無明顯症狀,透過定期篩檢。圖/衛生福利部提供。

卡達世界盃世足賽剛落幕不久,巴西「球王」比利就因為腸癌離世,留下足球迷無限哀傷。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我國每年新增1萬6000名大腸癌個案,已經連續15年蟬聯癌症排行榜冠軍。罹癌與飲食、生活習慣有關,但早期發現,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迅速切除腸道息肉,仍有機會有效預防腸癌。

台北市63歲陳姓婦人,身強體壯沒有特殊病史,她到醫院接受免費的糞便篩檢,結果一檢查發現潛血陽性,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果然找到一顆外觀不規則的息肉,經內視鏡切除後,化驗確認為早期癌。

所幸陳姓婦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免去開刀,僅需一點點糞便就能偵測到癌症,後續只需要定期至醫院追蹤身體狀況,她也直言,早期發現讓她省了不少醫藥費。

8旬翁糞便篩檢有異 揪出直腸2公分病灶

基隆一名80歲的張姓老翁,生活習慣良好,家族也沒有腸癌病史,去年底他到衛福部基隆醫院篩檢,糞便潛血也驗出陽性,經大腸鏡檢查,在直腸發現2公分病灶,切片確認為惡性腫瘤,為早期直腸癌,經切除後,術後一周就出院,術後恢復順利,可以開心進食不用擔心,免去化療困擾,只需定期到院追蹤。

包含「球王」比利在內,國內也有許多知名藝人如豬哥亮、余苑綺等人,也是罹患腸癌離世,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大腸、直腸等腸癌,仍高居癌症之首,其中腸癌死亡率,則排行第三,讓人聞之色變。

早期癌治癒率高 5年存活率超過85

腸癌發生不外乎與飲食、生活習慣有關,如肥胖、高脂肪食物、紅肉、低纖維飲食等,都可能是致癌關鍵,不過根據美國癌症研究學會報告,約21至25%腸癌可以透過運動和體重控制來預防。

另外,若早期篩檢發現異常,早期癌的治癒率和5年存活率,都可以超過8成5,屬於最可以早期發現、預防的癌症之一。以張姓老翁、陳姓婦人來說,都是經由篩檢發現病灶,迅速切除恢復正常生活。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賴寯志指出,早期大腸癌無明顯症狀,大部分都由大腸的腺瘤或瘜肉後續發生癌化造成,若能在瘜肉階段就發現並切除的話,可以大大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早期發現治癒率非常高。

目前衛福部國健署補助50歲以上民眾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 50歲以下青壯年,家族若有大腸癌病史也不能輕忽。

國健署提供符合資格民眾2年1次免費糞便篩檢,在家也能輕鬆採檢。圖/衛生福利部提供。

賴寯志表示,糞便潛血並不能百分之百發現徵兆,民眾若大便中有血、有黏液、變細小,或者排便習慣改變,例如一下腹瀉、一下便秘,突然經常性腹瀉或便秘,體重減輕或貧血等異狀,甚至觸摸到腫塊,應盡速找專科醫師檢查。

糞便篩檢驗陽 :半年內應做大腸鏡檢查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黃國維表示,腸癌篩檢方法包含糞便免疫法與大腸鏡篩檢,適用族群不同,但國內50至74歲的民眾,建議2年進行一次糞便潛血篩檢,若檢出陽性,6個月內應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篩檢資料,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者,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息肉,每22人就有1人為大腸癌,而每2年接受1次糞便潛血篩檢,可降低23%大腸癌死亡率。

國健署提供符合資格民眾2年1次免費糞便篩檢,在家也能輕鬆採檢送驗。圖/衛生福利部提供。

至於直接大腸鏡篩檢,過程難免會有輕微腹脹及腹內異物感,則建議用於高風險族群,若擔心疼痛,也可考慮自費無痛檢查。


糞便篩檢可以找健保特約醫療院所,大腸鏡檢查也不用往醫學中心跑,有些醫院具備完整的內視鏡設備或消化專科醫師,也能協助有疑慮的患者進行檢查,相較醫學中心,這些區域醫院等待排程時間相對較短,省去候診時間。

遠離腸癌 把握「二多一少」原則

至於腸癌預防,醫師則建議把握「多運動、多蔬果、少紅肉」,定期規律運動,每日建議食用3份蔬菜、2分水果,蔬果中富含的膳食纖維,可以維持腸道健康,增強對病菌入侵的抵抗力。


〔張芮瑜/綜合報導〕
(相關參考資訊 【得麗】靈菇精(粉)【金石】滴雞精【得麗】DL.S雪力旺
(以上圖檔及內容引用民報)
(以上廣告由民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