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專區
2022.11.22
【民報農民曆】「小雪」氣寒重保暖 早臥晚起養生護氣
「小雪」,進入冬季的第二個節氣,每年約從11月21日至11月23日起開始,自小雪開始,氣溫便會開始下降,寒流一波波襲來。
早臥晚起 避寒趨暖
面對這個在立冬後15日來臨的「小雪」,有甚麼養生重點?民生瀚威中醫院長蔡馥光指出,小雪理論上氣溫應比立冬再更冷一些,不過目前台灣的氣候看起來,是屬於早晚氣溫較低、白天還是溫暖的情形,不過因為早晚溫差大,請大家記得要注重保暖,因為溫差可能會導致呼吸器系統過敏,引發打噴嚏、流鼻水、咳嗽,甚至容易引發小感冒。
「《黃帝內經》裡提到,在冬天的三個月份裡,「早臥晚起」是十分重要的養生方法。」蔡馥光說,也就是要大家早點睡覺、太陽升起後再起床。早睡晚起的目的是要保護好身體的陽氣,等待陽光再外出,躲避寒氣,讓血液循環好,才不會有手腳冰冷的情形。另外,由於小雪之後早晚較涼,蔡馥光也建議大家不要在這時到戶外活動,若是下班後室內的活動,也要避免在運動完流汗吹到風,注重保暖,以免刺激到心血管。
注意保暖其實對情緒也有影響,蔡馥光指出,冬天常常會讓情緒障礙者發作,這時若能保持身體血液循環好,可以減少心情鬱悶造成的氣血瘀滯,雖說早晚天氣寒冷時不建議出門活動,但若白天有陽光的時候,最好還是可以出門曬曬太陽,藉由空氣溫度增加身體的陽氣。
飲食忌生冷、太燥熱 平補為佳
而在飲食上,由於小雪開始天氣明顯轉冷,要忌口冰冷的食物,包括冰的飲料、生菜、生魚片、涼麵等等,也由於台灣農業發達,不是當季水果也常能在市面上看到,因此也要小心別吃到一些消暑的水果,避免讓脾胃的陽氣不足,「因為若脾胃陽氣不足,吃進去的營養較難轉換身體的能量,手腳會更容易冰冷。」
台灣人愛吃鍋,隨著天氣逐漸轉涼,火鍋店門庭若市,蔡馥光特地提醒大家,小雪其實還不到太冷的時候,因此建議不要吃太燥熱的鍋,像是:麻辣鍋、羊肉爐、薑母鴨,因為這時太上火的東西,反而會讓身體的火氣變大。
太冰冷、太燥熱的東西要忌口,那適合吃甚麼呢?蔡馥光指出,冬天是養腎最好的時機,適量吃一些偏黑色的食物,像是:黑木耳、黑芝麻、黑棗、黑豆等;食物烹調上可多一些燉煮的食物,像是:紅酒燉牛肉、馬鈴薯蘿蔔燉肉、栗子燒雞、芋頭米粉等,都是當季且可以保暖,讓身體暖呼呼的食物;還可吃芝麻糊、熱粥、胡桃粥,煮粥時也可加入一些健脾的茯苓、養氣的大棗(紅棗),一鍋大約加入兩錢的份量即可。
若是真的想要吃補,蔡馥光建議可以在此時選擇「平性」的補湯,像是用紅棗茯苓做成四神湯、黃耆紅棗煮雞湯、天麻枸杞煮鱸魚湯、黑豆杜仲煮排骨湯,若是怕補過頭,還可再加入一些豆腐、白蘿蔔、白菜等,讓這些較清潤的食物為食補做平衡,不至於太燥。蔡馥光說道:「要注意的是,食補不要天天補,一周最多三次即可。」至於不愛藥膳的人則可以喝甜湯,桂圓紅棗茶、銀耳蓮子湯都是小雪後適合的養生飲品,讓這些平性不燥熱的食物,在小雪後溫暖脾胃。
在食物之外的保養方式,蔡馥光說,因應小雪之後天氣轉涼,有些老人家本身氣血循環比較弱,可能會開始出現痠痛情形,建議可以慢慢開始做一些保健,像是:泡溫泉,或是晚上在家可以自己以溫水泡腳,增加身體血液循環,去應付越來越冷的天氣。
泡腳、按摩太溪穴 「小雪」養生小撇步
另外,平時也可以穴道按摩的方式來養生。蔡馥光指出,由於冬天是補腎氣的好時機,按摩穴道首選足少陰腎經的「太溪穴」,這個穴道位置在足跟腳踝內側的地方,就是在腳踝內懷和阿基里斯腱連線的中點的地方,本身是腎經的原穴和輸穴,在五行屬性屬土穴,補腎之外也可以養脾胃。
「按壓太溪穴還有助眠的效果,腎經最後走到腰椎,冬天容易腰酸背痛的話,按壓這個穴道可以幫助讓腰背氣血通暢。」蔡馥光說,按壓太溪穴尤其適合年紀大或晚睡的腎虛族群,尤其在小雪之後的季節,建議可已早晚在穴位上用手指或不尖銳的按摩棒,稍微按摩三十下,不需太用力,當按壓到肌肉層有點痠脹感時停留在那輕輕旋轉即可,建議可以一周按壓兩到三次。
保暖護陽氣,遵守冬「藏」的養生原則,在「小雪」之後,養出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