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專區

2022.12.22 「冬至」不只吃湯圓 選擇藥食同源進補法 補脾養胃又安神

許多人不知道,其實「冬至」是24節氣的起點,在白晝最短、陰氣最盛的這天,中醫建議養生上以保暖為主,進補以藥食同源的平補為佳,並注意冬至後的三九天,抓緊機會以「三九貼」改變過敏體質。
2022/12/22 06:412022/12/22 12:20
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傳統習俗會在這天吃一些湯圓,象徵圓圓滿滿。圖片設計/佳佳。

冬至,又稱為「亞歲」或「冬節」,在古代是祭祀的日子,也是僅次於新年的重要節日,民間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傳統習俗會在這天吃一些湯圓,象徵圓圓滿滿。

冬至一陽生 注重保暖少思寡欲

和許多人認知不同,事實上「冬至」是24節氣的起點,這是因為冬至是北半球一年當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也可以說當天是陰氣最盛、陽氣最弱的一天,而從冬至過後白天漸漸變長、陽氣逐漸回升,俗話說「冬至一陽生」,正是代表冬至開始,陰氣盛極而衰,人體內的陽氣開始回升。

瀚威中醫診所副院長蔡明諺表示,在這個陰消陽長轉換的過程中,由於天氣寒冷,寒邪較容易入侵到體內損傷陽氣,因此這時節的養生方法還是要注重保暖,早臥晚起、不要熬夜、運動不宜過度、少思寡欲、盡量保持精神上的寧靜,才得以養精蓄銳、護藏好剛萌發出來的陽氣。另外由於天氣嚴寒,中風發病率較高,他也提醒三高患者及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特別提高警覺。

進補選擇藥食同源 補脾養胃

許多人習慣在冬至時節進補,不過蔡明諺指出,現代人營養比較充足,特別要注意溫補的食物和辛辣的食物不要吃太多,否則容易怕會出現上火、嘴破、面紅、痔瘡、腸胃積滯的現象,尤其一些有慢性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需要克制,不然反而加重身體負擔。

若是真的想要吃一些平補的補品,蔡明諺建議大家不妨選擇一些藥食同源的中藥材,像是:山藥、龍眼肉都是不錯的選擇。可將山藥和芝麻煮成「山藥芝麻粥」,其中山藥有補中益氣、補脾養胃的功效,芝麻本身是黑色食物,是適合冬季的養腎食材;龍眼肉則可泡成茶飲,或是搭配銀耳做成「銀耳桂圓湯」,可以有補脾、安神的效果,對於保持心情安寧有不錯的幫助。

蔡明諺強調,進補得看個人體質,飲食也因人而異,任何食物都過猶不及,一般民眾進補要適量,若出現面紅、嘴破、口乾舌燥、冒痘痘、痔瘡、便秘等現象,有可能已經進補過度了。

按摩足三里穴 舒緩消化不良

針對大家在冬至吃湯圓的習俗,蔡明諺表示,湯圓是糯米做的,糯米在中醫上來說具有「性溫味甘、補中益氣」的功效,屬於較溫和的滋補品。但要注意的是,糯米不容易消化,且熱量高、升醣指數也高,糖尿病患、腸胃道消化不良者要注意不適合吃太多,且湯圓吃多容易脹氣,注意細嚼慢嚥。

如果一不小心因湯圓吃太多難以消化造成腸胃不舒服,蔡明諺建議大家可以按「足三里穴」,位置約在膝蓋外側凹陷處往下約四橫指寬處,只要以手指腹或不尖銳的按摩器,以畫圓的方式輕輕按揉,只要有微微痠脹及微溫感即可,按摩足三里穴,可以有調理脾胃、舒緩消化不良、健脾胃、扶正培元的功效。

圖片設計/佳佳。

冬至後的三九天 用三九貼提高免疫

古代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從冬至後以每9天為一個單位,當來到第9個9天,冬季就算正式結束了。其中,最冷的時節屬冬至後第9、18、27天的3個9天,也就是俗稱的「三九天」,除了是冬季養生的關鍵,中醫也會在這最冷的3天,利用「三九貼」來治療過敏的症狀。

蔡明諺說,冬至後進入最冷的3個9天,大概落在12月下旬到1月中旬,這時候一些體質比較敏感,像是虛寒、陽虛體質的人,會比較怕冷、比較容易疲倦,也比較容易生病,古人利用藥性溫熱的中藥,加點薑汁調成外敷的藥膏或藥餅,貼在特定的穴位上,古代稱為天灸,也是現在我們所謂的「三九貼」。

三九貼是透過刺激穴位達到扶助陽氣、驅逐寒邪的效果,幫助過敏體質的人增強自體免疫力,達到預防疾病、祛病養生的功效。不過蔡明諺也表示,貼三九貼之前,最好先讓中醫師看體質,看狀況判別適不適合貼,孕婦、一歲以下孩童都不適合、當天如果出現感冒發炎發燒症狀也不適合。

三九貼穴位。圖片設計/佳佳

今年冬至是12月22日,依照計算下來,「三九天」分別是今年的12月31日,明年的1月9日及1月18日。蔡明諺建議過敏體質的民眾把握好時機,利用三九貼為自己驅逐寒邪、調養身體、預防疾病,為來年的健康預先做好準備。

黃星若/台北報導
(相關參考資訊【金石】牛樟芝【金石】滴雞精【得麗】DL.S雪力旺
(以上圖檔及內容引用民報)
(以上廣告由民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