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繁體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facebook
line
listen
線上收聽
MENU
電台簡介
電台簡介
發射範圍
大事記
消息專區
最新消息
電台通告
新歌推薦
棒球大小事
線上影音
線上收聽
新聞專區
焦點新聞
新聞糾察隊
我是新住民(音檔)
樂活城市.廣東印象(音檔)
快樂的生日
新聞(音檔)
主持人介紹
節目表
週一至週五
週六 特別節目
週日 特別節目
大家來開講─世紀名人錄
我是新住民
樂活城市.廣東印象
棒球世界廣角鏡
活動花絮
節目花絮
旅遊回顧
電台活動
旅遊博覽家
最新行程
旅遊情報
友好連結
商品/店家
厝邊服務站
商品專區
歡欣購購物
聯絡我們
廣告託播
電台簡介
電台簡介
發射範圍
大事記
消息專區
最新消息
電台通告
新歌推薦
棒球大小事
線上影音
線上收聽
新聞專區
焦點新聞
新聞糾察隊
我是新住民(音檔)
樂活城市.廣東印象(音檔)
快樂的生日
新聞(音檔)
主持人介紹
節目表
週一至週五
週六 特別節目
週日 特別節目
大家來開講─世紀名人錄
我是新住民
樂活城市.廣東印象
棒球世界廣角鏡
活動花絮
節目花絮
旅遊回顧
電台活動
旅遊博覽家
最新行程
旅遊情報
友好連結
商品/店家
厝邊服務站
商品專區
歡欣購購物
聯絡我們
廣告託播
首頁
消息專區
消息專區
2020.12.02
樂活城市、廣東印象--廣東非遺
有故事的旅行才有溫度,而歷史就是最好的故事,『樂活城市 廣東印象』分享廣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來一趟有溫度的文化之旅。為了保護世界各地的文化和自然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72年11月16日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將世界上具有傑出普世價值的自然或文化資產登錄於世界遺產名單,分為文化遺產、自然遺產、複合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呼籲世界各國一起保護世界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指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對某地區化傳承有重要意義的行為或表現,例如民俗、文化、信仰、傳統、知識和語言等各種非物質形式的智慧財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1.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2.表演藝術;3.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5.傳統手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活的、不可觸摸的文化脈搏,它與空間、時間、人都有著巨大的關聯。在廣東除了「粵劇」、「古琴藝術」、「剪紙」、「皮影戲」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之外,還有100多項精選項目被保護、推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們先來聊聊「粵劇」,主要流行在廣東全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和香港、澳門等使用粤語方言的地區。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明末清初傳入廣東,清代咸豐、道光年間,廣東本地班在演出中以「梆簧」作為基本曲調,兼收高腔、崑腔及廣東民間樂曲和時調,用「戲棚官話」為基本語言,間雜以粵語方言,逐漸形成粵劇,角色包括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幫花旦、醜生、武生六類,表演帶有質樸粗獷的特色,其中武打是以南派武功為基礎,靶子、手橋、少林拳及高難度的椅子功和高臺功都十分出色。「粵劇」化裝簡練,色彩濃豔,服裝多採用廣繡,精美華麗。
(圖:粵劇)
接著來介紹古老的彈撥器樂「古琴藝術」,嶺南派主要分佈在廣州跟周邊地區。中原琴藝在秦代傳入嶺南,一直到漢代逐漸在廣州興起,清朝道光年間,嶺南琴派開始形成而且開始愈來愈多人知道。嶺南「古琴藝術」的基本特徵包括古琴琴曲的標題性,音樂結構的帶腔性,節奏上的非均分性,演奏上清、微、淡、遠的意境。嶺南琴派的演奏手法與其他流派相比也有很大區別,具有古樸、剛健、爽朗、明快的特點。古琴本身「難學」、「難傳承」、「難遇知音」等原因,使嶺南古琴音樂一度瀕於絕境,一直至20世紀90年代,隨著廣東古琴研究會的成立,這門古老的藝術才又有了復興的跡象。
(圖:古琴)
說到剪紙在生活中經常可以見到,廣東「剪紙」主要由流傳在佛山地區的「佛山剪紙」、潮汕地區的「潮陽剪紙」和潮州地區的「潮州剪紙」構成,大部分是以喜慶吉祥、多子長壽等是永恆主題為主。「佛山剪紙」在清代已經開始流傳,分為純色、襯色、寫料、銅鑿四大類,大部分是隨意剪制;「潮陽剪紙」造型靈活,構圖以對稱為主,剪紙刀法以陽剪為主配合陰剪;「潮州剪紙」流行於明代,有純色、多色、陽刻、陰刻等類型,剪法富於變化,少有複製品。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開始於西漢,興起於唐朝,盛行於清代,元代時期傳到西亞和歐洲,可以說歷史悠久。而「陸豐皮影戲」是大陸三大皮影系統之一的潮州皮影的惟一遺存,唱腔音樂豐富,地方特色濃厚,繪畫、雕刻精緻,表演生動逼真,優雅可觀。陸豐市位在廣東省東南部,深圳與汕頭兩個地方之間,水陸交通十分便利,「陸豐皮影」就在這座小城棲身,它的歷史悠久,演出區域包括粵北地區和廣州等地,以及福建幾個地方,所到之處,深受觀眾的歡迎,尤其是少年兒童。
數千年的歷史,賦予廣東深厚而豐盛的文化與傳統,務實樂觀、開放包容的廣府人,堅忍頑強、積極進取的客家人,率性重情、吃苦耐勞的潮汕人,熱情淳樸、開朗豪邁的瑤族等少數民族,長期保持著各自的生活習俗、文化意識和性格特徵,並且以各自的優勢促進了廣東文化的發展。同時,不同的歷史背景、自然環境、文化基因、經濟條件和語言,創造出千姿百態的文化與藝術。從民間傳說故事、粵劇、正字戲、龍舟說唱、漁歌、獅頭彩紮、嶺南古琴、賽龍舟到各種廟會、瑞獸舞蹈和古老的儺舞,都反映出廣東文化的豐富内涵和獨具一格的地方特色。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精選100項,透過文學、音樂、舞蹈、戲劇、曲藝、體育、遊藝與雜技、美術、技藝、醫藥、民俗十個類別,讓民眾了解多采多姿的非遺寶藏。
12月02日(三) 09-11快樂家庭
12月04日(五) 15-17天天快樂
回列表頁
消息專區
消息專區
最新消息
電台通告
新歌推薦
棒球大小事
線上影音
線上收聽
旅遊
商品
節目
友好連結
LINK